- 侯文崎,罗如登,叶梅新
随着结合梁的设计由拉应力限值向裂缝宽度限值的转变 ,如何计算结合梁混凝土板的裂缝宽度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对此 ,国内外目前尚无较成熟的公式 ,大多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受拉区裂缝宽度控制的工程实际问题 ,对两根大型钢 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T1、T2分别进行了疲劳试验和极限承载力试验 ,研究了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及其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现有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影响结合梁裂缝宽度因素的考虑并不全面 ,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不能很好地吻合 ;对于钢 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 ,除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已考虑到的因素外 ,还有许多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应加以考虑 ,其中栓钉数量及布置方式是影响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重要因素。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罗如登,叶梅新
钢 砼结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 ,随着荷载逐渐增加 ,混凝土板中的裂缝不断产生和发展 ,梁的刚度也随之逐渐下降 ,荷载 挠度关系趋于非线性 ,因而材料力学中求挠曲线的二次积分法对负弯矩作用下的砼 钢结合梁无法获得解析解。本文提出了求钢 砼结合梁负弯矩作用下挠度的数值积分法 ,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短区间的线性问题 ,推导了计算公式 ,建立了计算模型 ,编写了电算程序 ,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先获得结合梁截面的弯矩 曲率 (M )关系 ,再根据这一关系进一步求得结合梁各截面的给定荷载下的挠度 ,从而可绘出梁的某一级荷载下的挠曲线或某一截面的荷载 挠度 (p Δ)曲线。本文利用编写的电算程序对芜湖桥的两根大型试验结合梁T1、T2梁进行了试算 ,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刘宏,刘德煜
应用声弹性理论 (声速随应力变化的声弹性效应 ) ,通过测量超声波在螺栓内的传播速度来推断轴力 ,从而避免了扭矩系数离散的影响 ,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可据此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来保证螺栓的施拧质量。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阴存欣,潘家英,庄军生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阴存欣
本文综合运用各种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 ,并结合可视化语言 ,编制出界面友好的适用于列车过桥纵向力全过程仿真分析的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 ,并应用于芜湖长江大桥的研究。该软件能对列车过桥桥梁变形全过程进行动画显示 ,并能在信息窗口同步观察钢轨力、墩台剪力、桥轨相对位移、行车位置等 ,兼具数值仿真功能 ,在前处理中能够根据菜单的友好界面选择不同制动停车位置 ,制动初速按静力或动力、线性或非线性进行计算 ,在计算完成后能显示出跟踪记录比较所得的各物理量的最大值及其发生的时间和列车走行位置。该技术对铺设无缝线路的铁路桥梁纵向力的非线性分析计算具有实用意义。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彭旭民,蔡登山
使用切割法对芜湖长江大桥板厚 44mm及 40mm的箱形压杆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测 ,给出了残余应力沿板厚和板宽方向分布的规律及加劲肋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在实测基础上 ,根据统计原理拟合了用于理论计算的厚板焊制箱形压杆的残余应力分布图式。采用数值积分法 ,编制了压杆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程序 ,分别考虑初偏心、残余应力等初始缺陷及加劲肋等因素的影响 ,对厚板焊制箱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长细比λ的增加 ,杆件逐渐由压屈特性表现为压溃特性 ;残余应力及初偏心对工程常用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残余应力可使稳定系数 φ值降低近 2 0 % ;芜湖桥箱形压杆的加劲肋对 φ值影响不明显 ,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构件的局部稳定。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李兴华,安群慧,王戒躁
芜湖长江大桥桥塔拉索锚固区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 ,无中间梁 ,索塔锚固区为单箱单室结构。拉索锚固区通过双向预应力平衡强大的拉索水平分力 ,受力十分复杂。为研究索塔锚固区应力分布状况 ,检验其抗裂性能 ,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对芜湖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塔锚固区段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 ,并结合有限元分析 ,指出了索锚固区应力分布特点。介绍了该桥索塔锚固区模型试验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赵世运,李湘涛
芜湖长江大桥钢梁使用国产 14MnNbq钢 ,为整体结点拼接板桁组合结构。桁梁主要由带纵肋的箱形杆件组成 ,最大板厚达 5 0mm ,需要在制造时采用新工艺。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了专门的钢梁制造规则和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有效地控制了焊接变形和焊缝质量。钢梁架设使用自行研制的 5 0t液压全回转吊机 ,采用悬臂架设法 ,在架设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 ,有效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状况 ,保证了施工安全。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陈理平,庄国民
文章针对工程实践 ,简要介绍了芜湖长江大桥钢梁架设中使用的大型临时设施 9#、 12 #过渡墩墩旁托架的设计与安装方案。通过方案比选 ,以及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 ,并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 ,确定采用在9#、 12 #过渡墩墩旁设定一个三角支撑架托住待架 2 4m的钢梁的施工方案。同时对托架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设计。采用这种方案具有节省材料 ,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万能杆件 ,施工结束后大部分材料可回收利用 ,对通航影响小等特点。这一方案在施工中运用后 ,证明切实可行 ,而且制造、安装、拆除均很方便。这种设计与安装方案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方秦汉
芜湖长江大桥 ,主跨 312m ,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桥。该桥设计在矮塔斜拉、钢筋混凝土板与钢桁梁结合、国产 14MnNbq钢材使用、厚板箱杆件焊接等方面具有特色 ,桥梁竖向刚度设计突破了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特别是该桥使用国产 14MnNbq钢材 ,主要部件中采用了厚板箱杆件焊接 ,防止出现裂纹和因裂纹发展而断裂 ,是关键技术中的重点问题。这些新设计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为我国铁路桥向更大跨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张玉玲,潘际炎,张建民,辛学忠
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 2 0世纪末修建的跨度最大、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新型桥梁 ,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本文作为芜湖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之一 ,对钢梁疲劳设计方法以及对重要构造细节疲劳试验研究予以介绍 ,包括一般理论、芜湖桥研究采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大吨位疲劳试验、试件破坏的形态描述和所得到的疲劳试验结果。该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大桥设计者 ,保证了大桥的设计质量和建设工期。并被纳入 2 0 0 0年公布实施的《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 0 0 2 2 99。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辛学忠
芜湖长江大桥主航道 180m +312m +180m矮塔斜拉桥结构 ,其竖横向刚度标准取值是本桥设计关键问题之一和需要首先解决的难题 ,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芜湖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造价、设计行车速度等 ,同时对今后更大跨度桥梁结构设计有直接影响。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桥梁工程实例、设计规范等基础上 ,通过桥梁动力特性及列车走行性分析、全桥模型试验和实桥行车试验 ,研究了本桥刚度问题。研究表明大跨桥梁刚度参数的确定与中小跨桥梁有很大不同 ,不宜用某一限值来表达 ,评价其刚度合理与否 ,需要以实际运行列车为对象 ,针对具体设计方案进行列车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通过桥梁振动特性、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等指标综合判断 ;同时在分析速度范围内 ,芜湖长江大桥主跨 312m斜拉桥刚度是足够的 ,既能保障行车安全 ,也能满足平稳性和舒适性要求 ,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侯文葳
西陵长江大桥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交通工程关键项目之一 ,1993年开工建设 ,1996年建成通车 ,1997年获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 ,1999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桥主跨 90 0m ,主梁为全焊钢箱加劲梁 ,分成 72个节段在工厂制造后在工地全焊拼装。本文介绍该桥梁技术特色。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中国铁道科学》编辑部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 柯军圣,万方
芜湖长江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斜拉桥 ,主跨长 312m。由于没有现成的合龙经验可以借鉴 ,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使其合龙误差成功地控制在了 0 0 75mm以内 ,合龙工期仅为 5天 ,这在中国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开辟了大跨度钢桁斜拉桥跨中合龙的先河 ,为以后类似桥梁的合龙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桥主跨跨中合龙的特点、合龙的施工方案以及具体的合龙方法和步骤。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周海林,王星华
便利的桥梁破损检测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动力实验检测桥梁破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群桩基础桥墩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用以计算正常情况下桥墩的动力特性 ,模型中通过引入自由度缩减技术 ,使有限元划分能与现场测点布置相适应 ,计算简单 ,并且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然后通过在现场布拾振设备 ,采集实验数据 ,利用模态分析技术 ,获得病害桥墩的自振特性 ,由于桥墩的病害 ,实测与计算得到的自振特性存在区别 ;第三步 ,根据系统动力方程 ,推导了破损因子 ,通过计算该因子 ,可以判断桥墩的破损位置和破损程度 ,最后 ,作者介绍了某大桥一病害桥墩的动力检测过程和结果 ,并利用实验数据和破损因子对桥墩的破损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的结果与桥墩的实际观察比较认为 ,该动力检测方法能够正确反映桥墩的实际情况。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史永吉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日本、欧洲、中国 (包括香港 )等地区相继建成了许多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此外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对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使钢桥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 ,钢桥不仅在大跨度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在中小跨度领域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 2 1世纪 ,桥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 ,缩短工期 ,延长使用寿命 ,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等等。本世纪初 ,将是中国桥梁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 ,回顾钢桥的发展历史 ,积极吸取国外桥梁先进技术 ,总结我国近期桥梁建设的经验 ,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桥梁技术发展环境 ,将是我们当前的主要课题。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郭向荣,刘庆艳,曾庆元
本文针对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板桁或拱桁组合体系两种主要桥式 ,对列车与桥梁时变系统的随机振动响应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在确保桥上列车安全的前提下 ,分别按桥上双线列车对开与单线行车工况绘制各种车速下车辆横向最大斯佩林舒适度指标WHz max与桁宽B的关系曲线 ,从这些曲线中找出对应于容许最大斯佩林舒适度指标WHz max=3 0的桥宽B ,即为桥梁在相应行车工况下的容许最小宽度 ,其除以桥梁各跨的跨长 ,得出了桥梁的横向刚度限值———桥梁容许极限宽跨比 [B/L]。本文研究成果对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高芒芒,李永强,许兆军,潘家英
由于高速铁路对桥梁竖、横向刚度要求较高 ,过去的桥梁设计方法已不再适应其需要 ,公铁两用桥则在构造上呈现公路与铁路桥梁的优势互补。为考察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在高速铁路上的适用性 ,本文分别选取我国自行研制的时速 2 0 0km·h- 1 的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和德国ICE高速列车 ,在相应的线路条件下 ,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芜湖长江大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 ,说明该桥作为公铁两用桥 ,其结构特点保证了它具有较大的竖、横向刚度 ,能够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并建议在各类交通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公铁两用桥方案。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叶梅新,张晔芝
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系双层 ,上层为公路桥 ,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为了使上层公路桥面板能帮助主桁上弦杆抵抗巨大的纵向压力 ,正桥全部采用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桁梁共同作用的板桁结合梁。但是 ,在主桥边跨各连中间墩附近的上层混凝土板却处于受拉状态。为了给芜湖桥受拉区板桁结合梁提供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设计依据 ,本研究制作了 4根大尺寸结合梁。它们的尺寸、钢构件相同 ,但混凝土板及连接件的数目与布置不同。其中两根梁的混凝土板为全部工地现浇高配筋混凝土 ,另两根为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板 +工地后浇微膨胀混凝土。在负弯矩作用下 ,每梁先做 2 0 0万次疲劳试验 ,再做极限承载力试验 ,对结合梁的疲劳性能、极限状态 ,包括刚度、应变、混凝土板中的裂纹等作了对比研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芜湖桥受拉区结合梁的设计。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陈玉骥,叶梅新
在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 ,温度作用通常包括三种形式 ,即 :变温、温差和温度梯度。这些温度作用有时可能导致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五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微段的平衡条件和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 ,推出了钢 混凝土结合梁在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线性分布的温度梯度作用下 ,考虑剪切变形影响与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的内力、相对滑移和位移计算公式。然后根据芜湖桥初步设计方案 ,取上层公路桥面系中的一个钢 混凝土组合截面 ,按照剪力钉沿纵向全梁均匀分布和沿纵向分段均匀分布 (梁端部附近剪力钉分布较密 ,其他地方剪力钉分布较稀 )两种布置方案 ,计算了钢 混凝土结合梁在温差作用及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响应 ,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文中给出的公式和结论芜湖桥桁梁结合梁设计参考。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何畏,李乔
对板桁结构的各结构体系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设计过程中能根据各体系的受力特点 ,对不同的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文中针对芜湖长江大桥连续梁的板桁组合结构各体系受力的情况 ,在板桁组合结构计算分析中 ,将结构划分为 3个体系 ,对各体系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计算。认为板桁组合结构第一体系受力的最主要的特点 ,是混凝土桥面作为主桁上弦杆翼缘的一部分参与结构整体受力 ,在恰当考虑桥面有效宽度后 ,第一体系的受力分析可以按常规的杆系结构分析办法处理。第二系为由纵横梁及桥面板构成的加劲板 ,可采用叠加桥面板单元的网格梁组合模型进行分析。而第三体系受力主要是分析其在轮压荷载下的受力状态 ,分析时应按实际情况考虑多个车轴下的轮压布置 ,并考虑纵梁支承刚度差异带来的影响。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曾广武,张士臣
通过对芜湖长江大桥正桥斜拉桥部分中主桁的上弦杆、下弦杆、斜撑杆、竖杆、副桁的水平横杆、水平斜撑杆、竖向斜撑杆、混凝土桥面板的四个横截面及一个塔柱的 8对 6 4个斜拉索的施工全过程的实测 ,得到的结论是施工过程中斜拉桥的控制因素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混凝土桥面板的应力 ,它控制着施工中斜拉索沿桥梁方向在不同截面处的张拉力的分配 ,它的应力在施工中已接近允许应力 ,是需要特别注意与重视的部分。第二部分为副桁的水平横杆 ,由于它是与斜拉索直接相连且为传递斜拉索张拉力的媒介 ,在施工中已接近允许应力 ,它控制着所能施加的单根斜拉索的最大索力。第三部分为主桁的上弦杆件 ,相对来说 ,其应力的发展比较平稳一些 ,但在全桥成桥后也快接近允许应力值 ,它将控制着桥梁的最终承载能力。斜拉索本身的索力由于在设计中已经充分考虑 ,在施工中其控制因素不明显 ,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夏建中
芜湖长江大桥是二十世纪末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最后一座公铁两用桥。该桥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对推动我国桥梁技术进步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为了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检验整体工程质量 ,评估行车系统的安全性 ,从而为大桥工程验收提供科学的依据 ,大桥在开通前进行了静动载试验。试验对象为 (180 +312 +180 )m矮塔斜拉桥、 3× 144m板 桁结合钢桁梁、 (4 8+6 8+4 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根据该桥结构特点 ,试验内容主要有桥梁变位、主要构件应力、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等静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桥设计理论正确 ,桥梁制造及施工质量优良 ,桥梁的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本试验对今后大桥安全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数 ,也为今后更大跨度、更复杂的桥梁结构的静动特性积累了重要的技术资料。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焦伟,张显辉,谭长瑛
芜湖长江大桥 14MnNbq钢梁实际焊接生产中 ,厚板焊接采用多层焊 ,这样热影响区 (HAZ)的每个区域可能会承受多次加热。当采用较大线能量焊接时 ,多次受热后的HAZ有可能进一步脆化。为了便于研究 ,文中采用Gleeble 15 0 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 14MnNbq钢焊接热影响区各区域的热循环 ,形成一个单一均匀放大的区域进行试验。进而确定最脆区域及其韧性。针对焊接过热脆化问题 ,将 14MnNbq钢与国外常用的桥梁钢SM 490C进行了对比试验 ,通过在相同的加热及冷却条件下 ,不同峰值时模拟热影响区的组织及韧性分析 ,对比两种钢对过热脆化的敏感性。由试验结果表明 ,14MnNbq钢焊接HAZ最脆区出现在一次热循环的埋弧焊过热区及二次热循环的埋弧焊过热区 +不完全重结晶区 ;14MnNbq钢比SM 490C钢有更强的过热脆化倾向 ,为确保焊接热影响区韧性 ,焊接时应适当控制焊接线能量。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张建民,高锋
整体节点是一种新的结构型式 ,为了了解其受力规律 ,并对整体节点的型式进行优化分析 ,本文首先针对特定整体节点试件建立了计算模型 ,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应力计算 ,通过应力测试对计算结果作了验证。经过对该试件的应力分析 ,建立了用于整体节点优化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对不同节点板宽 (d)以及节点板圆弧半径 (R)的整体节点的应力计算 ,分析了R d与整体节点最大应力集中系数 (Kmax)的关系以及R d对整体节点应力集中的影响。经对计算结果的拟合 ,给出了反映R d与Kmax 的关系的近似公式。通过对优化计算结果的分析 ,讨论了进行整体节点优化设计所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及建议。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王天亮,王邦楣,潘东发
芜湖长江大桥采用国内新研制的经微合金化处理的 14MnNbq中强钢 ,最大板厚达 5 0mm。采用先进的焊接整体节点。不同的构造细节形式 ,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 ,具有各不相同的受力特性、残余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程度。文中以应力幅值σr 为参数 ,对节点模型试验区内的 6处等宽不等厚的对接焊缝 ,以及 (棱 )角焊缝、对接焊缝与 (棱 )角焊缝交叉、平联节点板、隔板角焊缝、节点板圆弧部位进行了试验分析。测量了节点应力分布 ,通过对节点施加疲劳荷载 ,分析整体节点各构造细节的疲劳强度 ,对整体节点的抗疲劳性能给出了总的评价 ,认为该桥梁的整体节点各构造细节布置合理 ,焊接及制造工艺先进 ,各种构造细节均有足够的抗疲劳强度。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