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琦,王建英
高速列车运行模拟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指挥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由于列车运行过程带有大量不确定因素,而由牵引计算得到的数学模型难以满足系统的要求。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原理研究列车运行过程,证明所设计系统满足列车运行非线性特点,同时指出模拟系统的实际意义。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张萍,赵阳,何梅芳
介绍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该专家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联锁系统相结合,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途径。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周尚明,贾利民,张锡第
利用凸集投影理论深入研究了函数链神经网络(FLNN)的学习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学习算法,并对算法的松弛形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由于采用了投影技术,网络的学习速度要比δ规则快得多,本文最后给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张晨
对高速铁路光纤用户环路系统区间远供回路受牵引供电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光缆远供芯线感应电流和感应纵电动势算例,并提出了防护措施。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沈京川,徐钧,余仑
阐述了新型数话兼容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数话同传和话音压缩/扩展,比较分析了几种数字编码方式,着重论述了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VSD)编码方式的原理、性能、编解码过程及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李毅力,李辉,蒋志勇
提出了提高移动信道可靠性的信道编码方法和适用于中国铁路(准高速以下)的专用移动数据通信协议,介绍了两种典型的移动数据通信模型和一种预测移动数据传输性能指标的方法。提供了从移动数据通信试验系统中所得出的有关结果。着重介绍了信道编码方法和数据通信协议在沈丹线数话兼容无线列调系统中的应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王东华,王亚春,张学渔
信号透镜光透射比是影响灯光信号显示距离的关键。文中针对其定义及测试方法存在的弊病,提出了无损测量技术方案。介绍了具有校准功能的WCY型信号透镜光透射比无损测量系统。通过试验表明该系统分光测量精确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对信号透镜质量控制、确保色灯信号显示距离、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有重要作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孙立范,王东华,王朝霞
给出一种铁路信号灯透镜组的计算方法、公式组及光路计算程序。运用该程序并与AutoCAD相结合使设计透镜组的速度加快、精度提高。由于采用减小透镜组焦距、改变透镜间距等办法,使信号灯发光强度得以提高。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范明
根据UT信号的特征,从时域和频域角度提出了两种数字译码方法。在时域分析法中,主要介绍了数字鉴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步骤;在频谱分析法中,重点阐述了隐谱线的确定条件和原理。两种分析方法均给出了仿真实例。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郭祥熹,甄建铁,贾国耀
叙述了T·JK3—A(50)型车辆减速器研究原则,以及提高其强度与使用寿命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为降低噪音所做的研究与试验。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张愚
提出铁路通信网网络结构应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决定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基本因素,以及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中国铁路通信网络结构可分为二级,一级交换中心采取无级动态选路技术,结构为网状网。建设步骤可采取由四级网逐步向二级网过渡的方式。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高冠学
铁路用户接入网是当前铁路通信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文中论述了铁路用户接入网的概念、理论和特点,介绍了光纤接入网及其在铁路上的应用,并对规划和发展铁路用户接入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张琦,王建英
高速列车运行模拟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指挥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由于列车运行过程带有大量不确定因素,而由牵引计算得到的数学模型难以满足系统的要求。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原理研究列车运行过程,证明所设计系统满足列车运行非线性特点,同时指出模拟系统的实际意义。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王东华,王亚春,张学渔
信号透镜光透射比是影响灯光信号显示距离的关键。文中针对其定义及测试方法存在的弊病,提出了无损测量技术方案。介绍了具有校准功能的WCY型信号透镜光透射比无损测量系统。通过试验表明该系统分光测量精确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对信号透镜质量控制、确保色灯信号显示距离、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有重要作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孙立范,王东华,王朝霞
给出一种铁路信号灯透镜组的计算方法、公式组及光路计算程序。运用该程序并与AutoCAD相结合使设计透镜组的速度加快、精度提高。由于采用减小透镜组焦距、改变透镜间距等办法,使信号灯发光强度得以提高。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李鹏,张一军
从分解列车运行调整的规则匹配空间和并行推理的思路出发,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列车运行调整系统基于对象的内部协同式专家系统和相应的对象知识库。使利用专家系统解决列车运行调整问题在实时性能和调整效果上得到较为满意的统一。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周尚明,贾利民,张锡第
利用凸集投影理论深入研究了函数链神经网络(FLNN)的学习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学习算法,并对算法的松弛形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由于采用了投影技术,网络的学习速度要比δ规则快得多,本文最后给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郭祥熹,甄建铁,贾国耀
叙述了T·JK3—A(50)型车辆减速器研究原则,以及提高其强度与使用寿命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为降低噪音所做的研究与试验。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李鹏,张一军
从分解列车运行调整的规则匹配空间和并行推理的思路出发,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列车运行调整系统基于对象的内部协同式专家系统和相应的对象知识库。使利用专家系统解决列车运行调整问题在实时性能和调整效果上得到较为满意的统一。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张晨
对高速铁路光纤用户环路系统区间远供回路受牵引供电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光缆远供芯线感应电流和感应纵电动势算例,并提出了防护措施。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高冠学
铁路用户接入网是当前铁路通信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文中论述了铁路用户接入网的概念、理论和特点,介绍了光纤接入网及其在铁路上的应用,并对规划和发展铁路用户接入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沈京川,徐钧,余仑
阐述了新型数话兼容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数话同传和话音压缩/扩展,比较分析了几种数字编码方式,着重论述了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VSD)编码方式的原理、性能、编解码过程及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李毅力,李辉,蒋志勇
提出了提高移动信道可靠性的信道编码方法和适用于中国铁路(准高速以下)的专用移动数据通信协议,介绍了两种典型的移动数据通信模型和一种预测移动数据传输性能指标的方法。提供了从移动数据通信试验系统中所得出的有关结果。着重介绍了信道编码方法和数据通信协议在沈丹线数话兼容无线列调系统中的应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桑苑秋,贾利民,张锡第
从我国铁路信号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我国铁路信息化推进的现状出发,阐明了笔者对“铁路网络信号技术”,这一新概念的认识和观点,认为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铁路信号技术正面临着重大历史性的转变,铁路信号在铁路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铁路信息神经中枢的作用。提出了对我国传统铁路信号技术体系进行变革的现实意义,并对确立新的“铁路网络信号技术”体系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进行了探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桑苑秋,贾利民,张锡第
从我国铁路信号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我国铁路信息化推进的现状出发,阐明了笔者对“铁路网络信号技术”,这一新概念的认识和观点,认为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铁路信号技术正面临着重大历史性的转变,铁路信号在铁路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铁路信息神经中枢的作用。提出了对我国传统铁路信号技术体系进行变革的现实意义,并对确立新的“铁路网络信号技术”体系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进行了探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张愚
提出铁路通信网网络结构应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决定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基本因素,以及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中国铁路通信网络结构可分为二级,一级交换中心采取无级动态选路技术,结构为网状网。建设步骤可采取由四级网逐步向二级网过渡的方式。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张萍,赵阳,何梅芳
介绍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该专家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联锁系统相结合,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途径。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范明
根据UT信号的特征,从时域和频域角度提出了两种数字译码方法。在时域分析法中,主要介绍了数字鉴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步骤;在频谱分析法中,重点阐述了隐谱线的确定条件和原理。两种分析方法均给出了仿真实例。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