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荣文,董锡明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刘春煌
该文介绍了铁道部客票中心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 ,对骨干广域网的设计与实施、基础数据一致性解决方案、营销分析系统的实现、系统安全管理以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 ,并介绍了系统建设实施的情况。铁道部与地区中心间的主干网 ,实现了 2M专线、X 2 5、PSTN专线 3种通信方式自动备份与自动恢复 ;采用复制服务器的技术方案 ,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条件下全路基础数据的同步一致 ;应用数据仓库理论和OLAP工具 ,研制开发了客票营销分析系统 ,提供了客运指挥的决策支持 ;引进系统与安全管理软件 ,加强对客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的监控和管理 ;利用自行开发的交易连接管理和数据库通信中间件 ,实现了交易的转发以及生产数据在三级数据库间的可靠传输。上述关键技术的解决 ,使铁道部客票中心已成为全路客票系统的基础数据管理中心、客票发售的指挥中心、联网运行的网络中心、生产数据的分析中心、系统运行与安全的监控中心 ,是全路联网异地售票的保障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张斌,付秀琴
由车轮和轮箍生产厂按产品供货技术条件交货的铁路车轮和轮箍 ,在使用中通常会发现或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失效 ,主要反映在磨耗、疲劳裂纹、剥离、掉块、崩块、崩箍等。从目前国内车轮、轮箍运用情况来看 ,踏面剥离现象占了失效的绝大多数 ,从国外的运用现状来看也是如此。车轮、轮箍踏面剥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失效种类 ,导致其剥离的因素很多 ,无论是车轮、轮箍材质本身 ,还是运用工况的变化或机车车辆的结构设计等方面缺陷 ,均有可能导致剥离现象的产生 ,因此 ,正确判别剥离失效的特性 ,找出产生剥离的主要原因 ,对指导现场进行正确的预防 ,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行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失效分析手段 ,根据各种典型剥离现象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 ,总结出车轮、轮箍踏面剥离的四种类型 (接触疲劳剥离、局部接触疲劳剥离、制动剥离、局部擦伤剥离 ) ,其中对制动剥离提出了它的两种产生方式 (制动热裂纹和马氏体碎裂 ) ,本文对每种剥离类型均配有实物宏观和微观金相照片加以说明 ,指出了各自的宏观形貌表现特征 ,并对其各自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机理上的分析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很可能在同一个车轮或轮箍上同时出现文中所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剥离类型 ,这时就需要根据经验和各种失效形?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胡仁伟,王红,赵国堂
动三轴试验是当今世界研究道床特性的最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动三轴试验 ,可研究荷载状态、道碴材质与级配以及道床状态对道床累积变形和道床弹性的作用 ,道床累积变形和道床弹性分别是道床由计划维修向状态维修过渡和轨道结构仿真参量的依据。基于动三轴试验 ,本文研究了试验前后道碴级配变化、道床累积变形和变形率以及道床弹性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 ,探索了道碴磨耗特性随重复荷载和材质的变化规律 ,得到了道床累积变形及变形率在试验开始时较大 ,随着荷载作用次数增大而减小 ,最后达到稳定的规律 ;道床弹性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也是如此 ,估算了道床最终稳定时的弹性模量 ,且有道床弹性仅是道碴材质的固有特性 ,受荷载作用次数和道床状态影响较小的结论。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 ,对国外现有的道床累积变形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研究了各自的特点。单独研究道床累积变形和道床弹性在国内尚属首次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姚精明,栗学仁,刘虎兴
车组溜放速度控制是驼峰自动化的重点和核心内容。由于间隔调速位位于驼峰咽喉 ,溜放坡度大 ,车组速度快 ,车辆密集 ,所以间隔调速是速度控制的难点。传统的间隔调速思想是 :首先根据车组溜放的物理数学模型 ,建立车组溜放方程 ,确定出口定速 ,然后调节车组的溜放速度 ,使之达到出口定速 ,即以“出口定速”为控制目标的静态间隔调速。这种控制方法由于没有实时考虑车组间的间隔 ,所以容易导致溜放事故或解体作业效率的降低。随着溜放作业自动化的发展 ,传统的静态间隔调速模型开始受到挑战 ,建立根据前后车组间的距离—间隔动态控制出口速度的间隔控制模型 ,应当成为当前驼峰自动化的研究重点。本文是利用智能控制和神经网络原理 ,建立动态控制出口速度的间隔制动位速度控制模型。该模型以前后车组间的实时间隔作为控制参数 ,动态控制车组的溜放速度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果鹏文,林柏梁,余洋
针对大规模铁路网上的空车调配问题 ,提出了一种网络变换方法。作为一般小规模的空车调配问题 ,其数学模型属于一类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 ,即运输问题 ,表上作业法具有很好的求解效果。但由于该算法的计算量随着所需处理问题的规模的扩大呈几何速度增加 ,所以对于我国这样拥有数千个装卸站的路网来说 ,直接用计算机求解具有几千个节点的运输问题是相当困难的。文中提出了一种区段中心优化法 ,对于主要支点站周边的中间站进行车流归并 ,以压缩节点的数量 ,从算例上可以看出 ,区段中心优化法在解决大规模路网同构变换问题时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 ,节约了计算中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是解决大规模路网上空车调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文末给出了具体算例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姚松,田红旗
保证车体的塑性大变形破坏限制在非载人区 ,实现车体结构合理的变形顺序和符合要求的大变形模式是决定车体吸能能力和控制减速度的关键。由于结构的变形模式决定了其大变形的力学特性及吸收冲击动能的能力 ,为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特性的吸能结构 ,需要对各种结构的塑性大变形模式进行研究。本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几种典型薄壁结构在撞击时的变形模式和力学特性 ,通过薄壁结构的计算分析 ,最后以设置“伪”塑性铰的方法设计了正弦形状薄板并进行了撞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和稳定的变形模式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姚寿文,钱立新
针对货物列车智能电控空气制动系统 ,首先进行一维纵向动力学分析计算 ,然后取出列车中纵向力最大的车辆 ,并结合前后两辆车形成三车三维动力学模型 ,输入轮轨参数、制动力矩 ,利用ADAMS/Rail模块建立了动力学仿真系统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 ,并和我国重载货物列车最常用的 12 0型空气制动系统进行了比较。通过一维纵向动力学分析 ,指出电控空气制动货物列车在制动距离、车钩力等参数上较 12 0型空气制动机货物列车优良。电控空气制动车钩力和纵向加速度的变化均较小 ,且最大车钩力车位在整个制动过程中基本为压钩力 ,且制动力分布均匀 ,减小了列车纵向力 ,有利于重载货物车辆的运输安全和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三维仿真分析表明 ,电控空气制动在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车体点头加速度等有关安全性的动力学性能指标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的 12 0型空气制动机。因此 ,无论从一维和三维动力学 ,列车智能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对货物列车制动性能及运行安全性都具有极大的改善。列车电控空气制动对于货物列车的制动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是未来我国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丁韦,刘学文,黄辰奎,张晓军,缪凯
对 16MnR、16Mnq、SM490C以及 14MnNbq研究表明 :在C、Si、Mn、P和S五元素当中 ,S含量对钢的冲击韧性影响较大。S含量在 0 0 0 5 %~ 0 0 2 0 %范围内 ,随着S含量的增加钢的冲击韧性成倍下降。在相同范围内 ,P对钢的冲击韧性的影响很小。 14MnNbq钢的强度与 16Mn相当 ,冲击韧性大大优于 16Mn。 14MnNbq钢的碳当量较低 ,焊接性良好 ,冲击韧性较为突出 ,Akv - 40℃≥ 10 0J。研制的TY J5 0 7Q焊条采用CaF2 CaCO3 SiO2 TiO2 渣系。焊缝金属的金相组织为细针状铁素体。焊条的熔敷金属水银法扩散氢检测结果为 1 99mL·10 0 g-1,冲击功Akv - 40℃≥ 47J。富氩焊焊丝ER5 0 3B的质量良好 ,焊接工艺稳定 ,强度与母材相当 ,冲击功Akv - 40℃≥ 47J。采用 14MnNbq及相关的焊接材料、工艺制造高速铁道车辆焊接转向架 ,将会大大提高转向架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李夏苗,邹毅峰,胡思继
本文建立了编组站定点、定编两种出发列车模式的经济模型 ,分析了在定点模式编成辆数减少的情况下 ,定点和定编的适应性。从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 低负荷区是定点模式的有利区。技术站的驼峰负荷较大(大于 0 8)是不利于定点模式的。反之 ,驼峰负荷较少 ,对定点出发的适应性较强。我国长期采用定编出发模式 ,这与技术站能力一直十分紧张有很大关系。 2 小车流量的到站方向适合采用定点模式。从分析可以得到 :如果某到站的车流量较少 ,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 ,可以考虑开定点出发列车。反之 ,对于大车流方向 ,更适宜于定编列车。3 短距离到站方向模式的适应性更强。这告诉我们 :如果始发站与终到站之间的距离较短 (表现为列车运行时间少 )的话 ,就应当根据车流量和负荷情况考虑开定点列车。当然 ,由于模型在某些方面的简化 ,计算出的数据并不是绝对的。本文建立的模型 ,仅考虑了铁路内部成本。事实上 ,在定点模式下 ,加速了货车周转 ,缩短了货物送达时间 ,准时性得到了改善 ,提高了运输服务的竞争力 ,得到的实际效益要大的多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田宁,朱晔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计算机售票系统和延伸服务的基础上 ,提出客票系统中的延伸服务主要由多样化售票延伸服务、社会订票延伸服务和客运信息延伸服务组成 ,并就其中主要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以采用管理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的自动售票机网络方案 ;通过对互联网订票的多种网络方案的比选 ,提出在全路客票中心建立一个订票网站的互联网订票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订票的处理流程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对客运信息延伸服务的信息共享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信息共享方案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张国祥,刘宝琛
在板的有限元分析中 ,构造协调和无剪切闭锁现象的中厚板单元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和难题。文献[2 ,3 ] 提出了一种假设剪切应变场的方法 ,基于广义协调理论成功地构造出厚板薄板通用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单元 ,但这类单元并不具有完备性和真正的C1阶连接性。为此 ,文献[1] 构造出了具有完备和真正C1阶协调的薄板矩形单元 ,为构造这类单元的构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本文首先从Mindin厚板理论出发 ,导出单元各边的剪应变和节点剪应变公式 ,进行合理插值导出单元的剪应变场 ,当板的厚度变小时 ,厚板理论理论自动退化为薄板理论 ,各边剪应变以及单元剪应变插值函数自动退化为零 ,厚板单元自动退化为薄板单元 ,彻底消除了剪切闭锁现象。然后根据转角场、挠度场和剪应变场的关系 ,通过反复试算构造出一个具有 12个自由度的厚板薄板通用协调矩形单元 ,通过理论证明该厚板薄板通用单元具有完备性、C1阶连续性和无剪切闭锁现象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厚板薄板能单元的C1阶连续性和无剪切闭锁现象的难题。为了验证该协调单元的正确性 ,对不同厚距比 (h/l)的四边简支和固定方形板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中心挠度和弯矩进行分析。数值算例表明 :该单元精度高 ,原理简明 ,列式简单 ,自由度少 ,收敛速度快 ;当板厚趋于薄板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王慧强,陈光伟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而目前的网络管理技术还有待完善和发展。该文从客票管理系统的实践出发 ,提出了客票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型和实现技术。它通过一个管理核心来配置管理范围 ,定制网络管理策略 ,并联系Agents和用户接口。其中的事件管理机制引入有限状态机理论 ,对管理范围内的所有事件进行处理 ,并快速、准确地做出响应 ,提高了管理效率。整个客票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式的管理结构 ,将各个单独系统联系起来 ,实现整个客票系统的协调工作和全面管理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王成国,马大炜,周忠良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高速列车的经验和中国京沪高速试验列车预研究的进展 ,应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方法 ,深入详细地开展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研究。以京沪试验列车运行的可行性方案为基础 ,建立了京沪高速线路库、高速列车机车车辆数据库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研制了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程序 ,对京沪高速试验列车操纵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京沪高速列车进行了不同牵引重量、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停车方式的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比较了京沪高速列车不同运行方案的运行时分、制动距离和能量消耗。研制的数值仿真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近年来的各次重大提速和高速试验中得到反复验证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王宁,郭延堂
在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调整情况下 ,如何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化、规范化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 ,保证科研项目高效、优质地完成 ,正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不能适应课题制的科研管理模式 ,且尚不完善 ,缺乏系统的观点。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各个阶段管理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提出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方法。利用数据库开发技术 ,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利用VisualFoxPro开发工具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增加报表输出的灵活性 ,系统采用了COM模型技术 ,通过MicrosoftWord97提供的Word Application对象 ,将数据库记录输出成Word文档 ,对输出的Word文档进行二次编辑、打印 ,较好地解决了特殊编辑要求。并利用Internet网络的优势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沈志云,张卫华,金学松,曾京,张立民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污染影响的分析、高速粘着和脱轨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对钢轨的波磨现象也作了论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所介绍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轮轨关系的研究将起到促进作用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宫全美,周顺华,佘才高,汪青葆
南京市地铁 1# 线的城区段为浅埋地下铁道 ,所穿越的土层有相当区段为地震作用下极易液化的饱和粉土或粉细砂。按照国家地震区划 ,南京市的设防烈度为 7度 ,位于地震危险区。因此 ,有必要对这些土层的液化情况进行研究 ,以便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地基液化判别分为原位试验、室内试验及理论计算 3种方法。原位判别方法有标贯法、静力触探法、剪切波速法 ,判别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经验公式的可靠性 ;室内试验主要利用动三轴或动直剪试验 ,试验结果受到土样扰动和荷载波形模拟的影响 ;理论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计算自由场地 ,还可以考虑地铁开挖后的情况 ,但很多参数难以正确取值。鉴于各种方法均有特点 ,而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对地基土的液化判别方法不尽相同 ,同时考虑到地铁区间的特殊性 ,文中采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动三轴试验及有效应力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南京地铁 1# 线区间隧道地基土在 7度地震情况下的自由场、地铁区间隧道开挖后的土层液化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当隧道底板坐落在Ⅱ5层 ,且Ⅱ5层较厚时的液化区出现在隧道衬砌底板处 ;局部地段液化区出现在隧道顶部及拱腰 ;大部分地段的液化区出现在隧道顶板上方的结论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吕换小,温铁宏,卜华娜,孙新海
目前全国通用货车数量约有 5 4万辆以上 ,这些车辆一直使用铸铁闸瓦 ,已远远不能适应货车提速、重载的发展。在通用货车上改造制动系统推广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 ,必须以最少的改造费 ,才能使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得以顺利推广。该课题组经过长期大量研究 ,采用变比阀技术 (即在制动缸管中加入一套变更空气压力的比例阀 )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并将这一技术和KZW 4G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结合在一起。由于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的特性 ,可以使货车运行速度提高到 90km·h-1~ 10 0km·h-1时 ,制动距离为 80 0m或 110 0m ;重车制动缸压力为 2 6 0kPa或 36 0kPa时 ,空车制动缸压力仍是相同的 115kPa ,从而降低车辆日常维护费用及劳动强度。如果在通用货车上全部使用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 ,仅仅闸瓦消耗一项 ,可节约费用约 3亿元人民币 ,而利用这些费用则可实现通用货车制动系统的改造 ,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练松良
随着列车的提速和 5 0 0 0t重载列车的开行 ,直线轨道钢轨出现了交替的不均匀侧磨 ,使得列车运行品质下降。钢轨侧磨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轮轨之间的冲击角和导向力的大小。在直线轨道上由于轮对的蛇行运动导致了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 ,造成钢轨侧面的交替侧磨。本文运用车辆动力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利用轨面的不平顺激扰函数 ,对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运行进行仿真计算 ,得出车体、转向架及轮对产生蛇行运动的时程函数 ,并对时程函数进行频谱分析 ,得出钢轨交替侧磨的波长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波长无关 ,而只与车辆轮对及转向架的蛇行频率有关的结论。文章根据现场的情况 ,对引起钢轨交替侧磨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减缓交替侧磨的一些措施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高春平,刘丽东
文章简要叙述了铁路工务部件新型钢轨急救保护器的研制过程 ,以及设计思想、计算方法和实验手段。钢轨急救保护器这样一件工务产品在铁道部制定的《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线路大修规则》中 ,被明确规定作为线路上的急救、维修设备 ,要每公里配备一套。然而多年以来 ,我国铁路线上还没有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投入使用 ,在抢修过程中的运行速度也基本上是在 5km·h-1以下。基于这种状况 ,为使该产品定型、定位、定标 ,通过结构设计、力学计算、有限元计算及模拟设计 ,以及材料试验机结构疲劳实验 ,使该产品有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铁路钢轨断裂、裂纹事故的处理上为目前具有最强锁紧力的产品 ,在无缝线路的焊缝保护上体现了设计上的新理念 ,即加装拱形夹板时不再在钢轨上钻孔 ,从根本上消除了钻孔可能会产生的裂纹给无缝线路带来的隐患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原亮明,王成国,刘金朝,梁国平
本文给出了一种求解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 代数混合方程组 (DAES)的拉格朗日乘子方法。该法将时间按照Newmark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化 ,位移约束方程 (完整约束 )按照泰勒级数展开 ,与动力学方程及速度约束方程 (非完整约束 )组合进行迭代求解。求解中位移约束的满足保证了速度、加速度约束的自动满足 ,从而无须进行违约修正。由于该方法对约束方程没有特殊要求 ,而且无须进行违约修正 ,从而保证了该方法对于一般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 代数方程求解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本文求解了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一个七杆机构标准考题[1] ,与文献 [1]中的结果及ADAMS/ 10 1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 ,该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编制的程序是正确的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修建大能力南昆铁路干线成套技术含 39项科技攻关和 2 5项科技推广项目 ,获2 0 0 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套技术由桥梁、隧道、地质勘探、不良地基和高边坡处理技术、站场运营现代化设备、环境保护等六方面组成。该成套技术反映我国九十年代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建设水平。本文简单介绍各方面技术涵盖的内容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 200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本期数据